日常的心得
By Jason

分享一:
随着第15期网络班课程的深入,感觉自已对于人与人之间的能量更多了一分觉察。比
如家里的大宝快9岁了,语言表达的日益丰富,有时与大人之间的拌嘴,渐渐成为了疫情
期间闭门不出的一个烦心事。最近这几天,我一直在觉察和觉知家里四口人的能量层面的
变化:能量是走向相互对抗,还是互相滋养?然后分析大宝有时不好好说话,甚至顶撞大
人背后的能量状态:是饿了,困了,想得到关注,为二宝得到更多照顾而心感不公,想显
示“语言的力量”,还是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,亦或是“成长的烦恼”?而我自已有时能量低
,是学业的压力,闭门不出带来的压抑,还是事情太多无法按时完成的无力感?时刻带着
觉察,就感觉自已也没有那么容易冲动了;偶尔有了不好的情绪,也能马上感知,积极调
整,家里的能量场也在一点点改变。
分享二:
因为和多伦多有两个小时的时差,这两天,我在调整自已的练功时间,从晚上10点半
调整到晚上7点,和多伦多的同道一起共修。但这两天正好都有事情,我吃完晚饭的时候
正好差不多7点,这时,太太也刚好把两岁的孩子喂饱。如果这个时候自已一个人去练功
,太太在饿肚子,两岁的孩子需要看护,那么就不太合适。怎么办呢?我想,打开ZOOM
视频,接收同道们的能量也是不错的吧。这样,心态一调整,练不了功的不良情绪也随之
一变。一边听着师姐们娓娓道来饱含感悟的引导词和亲切的共修祈祷文,一边陪着小宝宝
说说话、唱唱歌、做做游戏,自已的内心也慢慢喜悦起来。心念一变,能量场随之而改变
,这或许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练功吧~~
分享三:
昨晚的练功后分享,主持人Rose提到身体与自已心灵的对话,比如新学了一个功法,
问问身体对它是什么感觉,当下练起来是不是最舒服,最有感觉?她说第15期网络班杨老
师介绍的命门采气法,自已的身体发出了强烈的信号:这就是我现在要找的功法!这不禁
让我想起前两天杨老师在15期网络班提到的一句话:“身体是自已最好的伴侣。”
这就引出一个有意思的话题:如何处理好自已(无形的“我”)和身体(有形的“我”)之
间的关系呢?是不是说,身体就是一个臭皮囊,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把它扔掉,换一个
就行了呢?或者像有的人那样,“40岁以前拿命换钱,40岁以后拿钱换命”呢?个人认为,
这两种观点都不可取。身体是我们思想和行为的载体,我们在人生的某些关键时刻(比如
高三),拼脑力,拼体力,拼身体,这都无可厚非,但也切莫忽视身体给我们发出的信号
。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“爱拼才会赢”,到了身体吃不消的时候,恐怕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
。中国著名作家贾平凹30多岁就患了乙肝,跑遍了西安所有医院都没治好,差一点就死了
。可在他45岁时,乙肝神奇自愈。来看看他在《鲁豫有约》中分享自己治愈乙肝的经历。
他说:“最主要一点是精神放松。还有一招就要跟自己的肝聊天。对待任何东西,要用感恩
的态度,爱的态度。我会善待身体的各个器官。晚上睡觉时,对它们说:我爱你们,谢谢
你们。肝难受的时候,我会对肝说:你病了,却还要为我工作,你要忍着点啊;肝好点的
时候,我会说,谢谢你啊,你这么听话,我今天舒服多了。”贾平凹认为,宇宙世间万物皆
有灵性,不但动物植物、山河大地、日月星辰有,就连我们日常生活中创造出的沙发、衣
服、车辆通通都有灵性。面对世间万事万物,都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。这不就是杨老师
身体力行的自愈力理念吗?!这和杨老师提倡的“身体是伴侣”,零极限和感知感恩万物等
等观点是何其相似!!